4月1日,天津市水务局运行管理处处长刘宏领一行到泰安市调研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山东省水利厅运行管理处处长张修忠、泰安市水利局副局长刘永辉及相关处室人员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实地查看了大河水库、黄前水库现场,观摩了2座水库矩阵平台演示,召开专题座谈会议,认真听取了泰安市及各试点水库矩阵建设进展以及成效亮点等,对泰安市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给出了高度评价。
近年来,泰安市高度重视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全市12座水库纳入运管矩阵创建试点,其中大河水库为国家试点,黄前、光明、东周、金斗水库等4座大中型水库,以及泰山区刘家庄、安家林,岱岳区石屋志、彭家峪,新泰市石河、龙池庙、祝福庄等7座小(1)型水库为省域试点。泰安市水利局建立“市—县—库”三级联动体系,探索运管矩阵实现路径: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成立市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工作专班,建立“周调度、月会商”推进机制,统筹谋划、重点推进。截至目前,全市水库矩阵建设稳步推进,其中大中型水库现代化运行管理矩阵初步建成,大河、黄前水库率先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实现了矩阵建设精 准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先行先试目标要求;小型水库依托山东省数字水库管理系统及小型水库纳雨能力分析平台,推行数字水库巡查APP应用,实现了小型水库全方位良性监管。二是深化系统规划。明确“试点先行—经验提炼—全域推广”的递进式创建思路,试点水库对照标准化管理,梳理管理成效和缺漏,逐个编制实施方案,“一库一策”制定任务清单,细化工作内容、工作措施、完成时间,系统推进矩阵创建。在积极创建试点基础上,编制《泰安市大汶河流域水利工程现代化矩阵建设实施方案》,整合存量、优化增量,结合矩阵建设、数字孪生建设开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整合,着力构建科学高效的骨干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系,为防汛抗旱、运行管理等业务提供智能化技术支撑。三是强化技术支撑。搭建“政产学研用”平台,与山东大学实验室、山东水发锋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技术单位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研发高精度洪水预报等模型,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大河水库通过建设水库下游数字高程模型以及产汇流计算等手段,开发水库洪水预报模型,使用三维水动力模型进行淹没范围推演及淹没预演,动态分析洪水影响范围、人员受灾和社会经济受损程度,为人员提前转移、损失提前估算提供决策依据;黄前水库依托强大的前端设备感知能力,构建零成本试错的洪水预演模型和调度运用推演平台,结合近60年水文数据以及92场典型降水洪水模型,精 准开展洪水预报,提供及时准确的水工情预警服务和信息发布功能,为水库的科学调度和应急响应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下一步,泰安市水利局将以水库现代化运管矩阵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切实提升水库运行管护标准,持续完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全市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