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节水优先”方针,全 面落实《节约用水条例》,汶上县深化节水改革,积极探索节水新路径,以合同节水激发县域节水活力,提升节水服务企业能力,为汶上县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一、依托灌区建设,构建高效节水灌溉体系。
为改善灌区基础设施,提升用水效率,汶上县紧紧抓住机遇,实施琵琶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该项目入选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国 家级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根据工程现状及现代化灌区建设要求,节水改造后形成“自流引水灌溉”+“提水灌溉”+“井渠结合灌溉”的灌溉布局,同步建设立体感知、自动控制、支撑保障等智能化体系,总投资9701.33万元。项目实施后,新增灌溉面积0.7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36万亩,大大提升了灌区的整体灌溉条件和供水保证率,为汶上县农业增产增效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
二、推行合同节水,探索社会节水新模式。
一是探索合作节水新路径。为保障灌区节水改造成果,延长水利设施服务年限,汶上县创新服务思维,引进合同节水管理服务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合作节水新路径。该模式由汶上县水务局与山东沂蒙水利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签订节水服务合同。甲方负责建设灌区骨干工程及其计量设施,监督指导灌区合同节水实施情况;乙方负责组建专业管理队伍,开展灌区工程的运营管理和维修养护,在灌区拓展经营服务范围。通过托管运营、政策支持、强效监管等方式,将合同节水开展到用水量占比较高的农业领域,以专业公司实施节水灌溉,推进田间高效节水,充分发挥经济效益。二是引进物业化服务新模式。采取“行政运行+企业运作+村镇参与+政府评价”的模式,统筹灌区、镇村水务工作,实现从“引水口”到“出水口”全链条标准化、专业化管理。通过采用统一供水、高效服务、降低用水户成本以及合理采用管灌、喷灌、微灌等措施,使田间高效节水工程充分发挥效益,以达到灌区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目的。
三、开展融合共建,实现三方共赢发展。
一是政府投资,监管引导促节水。汶上县投资建设现代化灌区,全部配套计量设施,实现高效节水全覆盖,为农业节水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市场化运作,有效激发县域节水活力,降低了县财政管护资金压力。通过实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节水奖励和精 准补贴政策,进一步推进了汶上县节水产业升级,助力水资源集约节约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企业运维,精 准高效促盈利。灌区核心区运维应用“卷盘式喷灌机+灌溉服务”“喷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现管灌、喷灌全覆盖,能有效扩大灌溉规模,精 准计量水量,解决了零星供水产生的水资源浪费难题,在节水的同时促进增产,也提升了经济效益。对于节余水量,通过实施水权交易,实现农业节余水量跨区跨行业转让,进而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整体用水效率。三是用户参与,便民惠民促增收。通过均匀、定时、定量水肥浇灌,实现作物增产,用户增收的同时节约灌溉成本。根据农业部门提供的调查数据表明,灌区群众在使用井水管灌的情况下,一次灌溉成本亩均在38元左右,通过提供灌溉服务,用水户每亩灌溉成本可压缩到27元左右,整个灌区年可节约灌溉成本约150万元。同时,为推广节水灌溉,汶上县将成立灌区节水灌溉专项资金,制定奖补办法,利用上级补贴,设立专户,专项用于节水奖补和灌区维保,对已采用先 进节水灌溉技术并有效节水灌溉的用水户,在收取水费时,给予一定的奖补,以精 准补贴促节水,真正惠及企业与用水户,实现“群众增收,企业盈利,政府节水”的共赢目标。
张丽娟 张相伟 彭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