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地处德州市西南部。全县辖12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506个行政村,总面积882k㎡,耕地面积90.31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夏津县多年平均降水量522.9mm,雨量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地处德州引黄***下游,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逆势运行,调水困难,其它客水资源基本没有保障。中南部地区地下水苦咸,不宜灌溉,多数情况下种地靠天吃饭。在这种背景下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为切实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自2017年改革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任组长,水利、发改、财政、农业农村及各乡镇分管***为成员的夏津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夏津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全方位指导全县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截止到2021年底,完成投资481.4万元,改革面积73万亩。
完善“一项工程”
完善灌溉体系。近五年来,累计投资5.33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3.56亿元,创新投融资0.68亿元,从引水、节水、蓄水、供水多方面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构成了县境内遇涝能排、遇旱能灌、纵横交错、排灌蓄多功能的排灌网络,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打下坚实的工程基础。
健全计量设施。完善计量设施是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前提。根据实际配套农田灌溉计量设施,解决用水计量问题。井灌区以井为单元,采用射频卡***计量到户;泵站灌区一般以泵站为单元,实现计量到乡镇或村;对暂时没有安装计量设施的,采取以电折水的方式进行计量。比如郑保屯镇,通过以电定水,灌溉前将水费转换为电费预存至卡表,变灌后“催缴”为灌前“预交”,既解决了用水计量问题,也解决了水费收缴问题。
数字化进行赋能。建成调水信息化工程52处,明渠测流39处,泵站测流48处,完全实现了灌区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分界点供水计量,实现引黄供水信息化远程控制“一键通”。全县大力建设“智慧水利”,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数字化管理。
健全“四项机制”
农业初始水权分配机制。建立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机制。严格按照***严格水资源计划,合理确定农业初始水权,并颁发了水权证;出台了《夏津县农业水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通过信息化平台,初步完成了水权水市场建立,为农业灌溉设定了水量红线。
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县发改局、水利局科学测算农业供水成本,明确农业供水水价,超定额实行累进加价,多用水,多交钱。2020年底,按照《关于核定夏津县引黄灌区农业用水终端计量水价的通知》(夏发改价格﹝2020﹞154号),农业供水实行***高限价,执行终端计量水价0.15元/m³,定额内用水执行基本水价,超过定额水价按照0.23元/m³计算。2022年4月,积极配合县发改局开展“回头看”工作,完善各类水价,开展成本监审工作。
农业用水综合管理机制。农业水价改革工作工程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为进一步增强工程建设与农业水价改革深度融合,着力破解“重建设、轻管理”的难题,夏津县牢固树立“有解思维”,敢破敢立,打破固有思维和体制,创新推行基层水利体制改革,突破性解决职权、机制、人员、资金、政策等一系列综合问题,打破固有基层水利管理模式,将原有的二十余处县级水利站所整合设立夏津县基层水利发展保障中心,下设7个基层水利管区,通过人员下沉、优势整合、优化重组、技能培训,定岗定责,实现了灌区骨干工程运行管理全覆盖;进而委托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在全省首创编制管区标准化管理手册,以标准化规范提升灌区管理水平。同时夏津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夏津县水利设施运行管护办法》及《夏津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水费收缴(试行)》,明确了基层用水管护主体和水费收缴方式,形成了以水养水的长效运行机制。
农业用水***补贴和奖励机制。县财政局、水利局联合印发了《夏津县农业灌溉用水***补贴和节水奖励实施办法》,自2018年至今,规范发放节水奖励近70万元,大大提高了用水户的节水意识,群众自发节水热情日益上升。
夏津县将持续发挥管区专业管理能力,科学提升智慧化管护水平,强化规范基层用水管理组织,积极探索“党建+基层水利管护”模式,形成以水养水的良性运行机制。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农业节水,工程绩效持续提升,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农业规范用水节水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