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 04月 20日 星期日
山东禹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禹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全国客服热线:

0537-6702222

新闻中心
政策动向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策动向
弘扬“三个精神” 打造工匠人才培养高地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工匠学院建设迈出“加速度”
2024-12-30 08:55 返回

12月23日,《山东工人报》第4版“工视觉”以《孵化“励志坊” 校内练精兵》为题,用3/4版面,图文并茂报道了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扎实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引发良好社会反响。此举,也彰显着学院继今年获批山东水利工匠学院、淄博市劳模工匠学院后,乘势而上对标省级工匠学院创建,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明确目标,构建体系。以助推乡村振兴、国家黄河战略为着眼点,围绕高效农业、水利保障和装备制造三个具体服务领域,设置无人机农业植保员(操控员)、农机维修工(汽车维修)、农业排灌工(电工)、水工闸门运行工、河道修防工、水工监测工、水文勘测工、水生产处理工、工程测量员、车工等10个技能培训科目,利用学院的师资、场地、设施开展对外脱产培训;派遣教师到企业学习前沿生产技术,并用于日常教学和技能工匠培训;邀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到校参与教学和培训。

弘扬劳模,激励斗志。2024年,承办了三场影响广远的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分别是由淄博市总工会、山东省农林水工会主办的“中国梦·劳动美”劳模工匠进校园首场宣讲活动、全国农林水利气象系统弘扬“三个精神”首场宣讲活动和全国劳动模范朱俊科“匠心筑梦,科技创新”专题讲座。三场宣讲,启迪无限,激励无限,激发了全体师生以劳模工匠为榜样,自觉弘扬“三个精神”,积极投身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澎湃热情与动力,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创建省级工匠学院的信念更加坚定、清晰。

师资队伍,持续壮大。坚持校企共组师资队伍,建立校企双导师培训团队。企业高技能人员采用学徒制培养模式,负责技能实践课程教学;学院专职教师采用工学一体化培训模式,负责理论课程教学。学院现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齐鲁首席技师、齐鲁工匠和省级以上技术能手等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77人,占教师总量比例为31.2%,比2023年增长4.3%。

工学一体,***起势。坚持把深化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抓手。以入选全国技工院校***批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开发院校、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二阶段建设院校为契机,大力实施“蒲公英教师培育工程”,聚力推进内部培养、外部培训、企业实践、资源开发、技能竞赛“五项行动”,真正实现“课堂有料有趣有效,学生坐起来、动起来、说起来、练起来”。该院院长边敦典在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2024年会上作典型交流发言,该院当选中国-中东欧国家产教融合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技能竞赛,量质跃升。坚持“世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6名竞训工作室主持人“头雁”***,29名山东省技术能手“强雁”带动,全体师生“群雁”齐飞,“十三五”以来,省赛国赛荣光接续,共获省级以上奖项1000余个。其中,1人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1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优胜奖,1人获第二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金奖,3人分获山东省***届职业技能大赛金银铜牌。同时,连续承办“技能兴鲁”职业技能竞赛多个赛项和全省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省水利安全生产大赛等,以优质周到服务赢得社会各界赞誉。

创新创业,花开并蒂。坚持将挖掘现有专业和课程的“双创”内涵、加强师生“双创”实践能力训练和创新素质培养,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举办“双创”成果展、培训班、大讲堂(云讲堂)、大赛,与淄博市中小企业商会共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等举措,推动“双创”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2024年,该院成功孵化3家学生创新创业公司,遴选优质项目参加省、市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获奖25项,“王国军创新工作室”被山东省总工会确定为省级创新工作室并获5万元创新资助资金,2024届毕业生1772人,截至目前已实现就业1740人,一次就业率 98.2%。 

立足职能,开展培训。依托山东水利工匠学院和淄博市劳模工匠学院,积极承担全省水利系统和淄博市政府补贴性培训10000余人次。承担全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送教到一线”培训任务,培训小型水库镇村管理人员800余人。承担淄博市重点产业链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任务。与省调水中心、南水北调山东干线公司、水发集团、淄博市水务集团等水利企事业单位合作,举办河道修防工、闸门运行工、水生产处理工、五大员培训等技能提升类培训班,为全省水利行业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面向未来,该院将持续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强全省工匠学院建设的意见》《关于建设省级工匠学院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工匠学院建设,发挥劳模工匠示范***作用,不断探索创新工匠培养模式,着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大国工匠,更好助力山东水利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维码
电话:0537-6702222 地址:济宁市任城区太白西路盛基国际B座1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