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德州市立足防指调整优化新起点,树牢“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思想,持续抓好“六个一”,高规格、规范化推进防指运行,落实落细落地各项应对防范措施,全力构筑防汛坚固防线。
一、夯实责任一盘棋。一是建立高规格防指工作体系。市政府主要***任指挥长,分管水利、应急、城管工作的市***及水利、应急、住建、城管、黄河、漳卫南运河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常务副指挥长,实行“双防办主任”工作模式,市水利局承担市防指日常工作。二是建设规范化防指运行机制。市级制定“十个规范”,省防指指挥长、副省长陈平批示“建议印发各市学习借鉴”,省防办印发全省推广。制定防汛“六项机制”,从监测预报预警、会商研判响应等6个方面推动全市防汛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健全防汛抗旱责任体系。明确各级防汛行政、技术、巡查责任人1143人,各行业开展责任人培训55场次、3876人次,构建起全覆盖、无盲区的责任体系。全省防汛抗旱暨现代水网建设培训班在德州市举办。
二、巡查检查一幅图。建立“县级干部包县市区、骨干河道(滞洪区)”工作机制,成立9个督导组分包12个县市区“面”上工作,7个包保小组负责骨干河道(滞洪区)“线”上工作,将重点防洪工程、堤防薄弱段、在建工程等逐个落实到图上,“一县一图、一河一图”,按图索骥,“一点一策”落实防御措施,全程帮包到底。目前已通过巡查、检查、督导等多种形式,开展4轮次隐患排查,整改隐患615处。
三、工程建设一张网。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境内徒骇河全河段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马颊河90%河段完成治理。完成14条中小河流治理,恢复“61”防洪、“64”排涝设计标准。疏通五大干流间9条分洪河道,分洪流量达到430m³/s。建成穿六五河倒虹吸,解决了武城、夏津排涝问题。城市建成区***完成管网清淤以及泵站检修,各类设施运行良好。
四、储备物资一本账。全市储备抢险机械设备4500余台套,编织袋253万余条,块石12万余方等,通过企业代储砂石料21.3万吨、机械设备286台套等,全部登记造册,建立物资储备台账和物资调运方案,开展调运演练,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五、落实队伍一战线。全战线、多层面建立防汛队伍。成立由9名老水利、老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遴选市县乡三级水利专家等358人成立专家库。落实水利、城市防汛、消防等专业队伍60支、人员2641人,黄河、漳卫河落实巡堤查险队伍5.2万人,全部登记造册,随调随用。组织开展各类防汛演练200余次,提高快速反应和抢险实战能力。
六、信息运转一体化。将水利、应急、气象、水文等部门监测平台一体化接入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汇聚全市视频监控、雨水情监测点808处,实现防汛可视化决策指挥调度。根据不同级别的雨水汛情,分别建立监测预报预警机制以及会商研判机制。成立综合协调、雨水情监测等6个应急联合工作组,印发通知30余个,发布工作动态24期、会商意见4期,保障了防汛指挥调度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