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共有3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党员76人。近年来,中心党委积极践行新时代基层党建新模式,与东昌府区柳园街道和平社区党委,深入开展融合共建,支持鼓励离退休党员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构建起“组织共建、资源联享、活动联办、志愿同行”治理新格局。
明确“三大目标”,凝聚共建共识
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党委和东昌府区柳园街道和平社区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 领,立足实际,通过深入调研、座谈交流、专题研讨等方式,广泛听取离退休干部和社区群众的意见建议,明确了共建“三大目标”,即整合灌区老干部资源与社区需求,协同发力破解治理难题;发挥老干部政治、经验、威望优势,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通过组织共建、协同治理等,为基层治理注入“红色动能”。双方通过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政策宣讲等活动,引导离退休干部党员增强责任意识,主动融入社区、服务群众,形成“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责”的共识。围绕社区治理难点、群众关切热点,建立“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组织老干部认领政策宣传、矛盾调解、文明督导等志愿服务岗位,确保共建工作有的放矢、落地见效。
聚力“四维突破”,实现协同治理
组织共建:筑壁垒破难关。中心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有30余名老党员亮明身份,下沉社区担任“红邻书记”,牵头组建小区业委会,业委会每月召开工作会,协调物业与居民关系,实现“支部建在小区里,问题解决在楼栋间”。积极推动供水管道更换、老旧小区“直改电”等民生项目落地,协调解决20余起施工纠纷,满意度达100%;建立“服务通知群”实时响应诉求,监督物业更换窗纱、修剪绿植、更新监控,小区投诉率下降60%;“红邻书记”郑志彬设立“有事来聊”协商议事平台,化解邻里纠纷、物业矛盾30余起,被居民称为“社区和事佬”。
资源共享:聚合力促共赢。成立“和平银龄党建联盟”,设立“融合共建办公室”,建立季度联席议事机制,统筹资源调配。双方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灌区老干部活动室为主阵地,建立“资源共享清单”,党建图书角、多媒体设备等“一室共用”,联合开展健康讲座、公益大集等,让“沉睡资源”转化为“服务动能”。
活动联办:兴文化树新风。坚持以活动为纽带,弘扬传统文化,共筑邻里温情家园,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积极开展包粽子、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让节日的喜悦、组织的关怀在群众心间涌动;主动参与配合社区节日举办的多彩活动,联合举办“强身战疫”文体活动,200余名居民参与太极拳、健身操、歌唱等项目,既愉悦了身心,又拉近了邻里距离。灌区老党员袁林亭义务开设武术班,先后培养120名青少年学员,让传统武德在社区扎根;积极组织宣讲活动,讲述灌区建设、水利发展史,传承弘扬灌区精神,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众超千人。
志愿同行,践初心暖民心。雪天带 头扫雪、深夜协调电梯维修、自掏腰包补贴公益……件件实事让“银发先锋”成为社区温暖的符号。在“学雷锋月”期间,联同社区党员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清理卫生死角30余处,清运垃圾5吨,有效改善了社区环境。每周三下午在社区工作站开设“匠心工坊”,义务为群众磨刀剪,成为灌区志愿服务品 牌,累计服务居民5000余人次,磨制刀具2300余把;开展智能手机培训500余人次,帮助社区老人掌握扫码支付、音视频播放等技能,更好地适应和享受智能时代的便利。
聚焦“两大特色”,提升共建成效
党建引 领“双向赋能”。以组织共建、活动联办等工作为抓手,不断砥砺锤炼双方党员党性,增强“互促互进”党建共同体意识,实现“双向激活”,达到“1+1>2”的效果。共建以来,双方党员互动频次增加80%,党组织凝聚力持续迸发。市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一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获“五星 级党支部”荣誉称号,30余名老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被市委老干部局授予“位山灌区 银耀有我”志愿服务大旗。
社区治理“双向奔赴”。灌区退休老干部向社区提出50余条治理建议,30余条被采纳。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老干部监督小组全程跟进,确保工程质量;物业满意度调查中,居民好评率从45%提升至90%,“有事找支部,难事找老干”成为社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