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2019年进入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行列。近年来,诸城市围绕美丽幸福河湖优质水资源保护利用,以环网联供为主线,实行战略预置、污染防治、水权交易、智慧管理等多路径融合并进,加快构建区域水资源立体式、内循环的集约节约体系,打造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超前匹配的新格局。
一、创新路径
一是水质提升还河清,实现有水能用。(1)河道水质全域提升。在21条主要河流分段安装124台(套)微生物发生器,全天候、全时段作业,持续加强对河流存量水的治理。(2)雨污分流全域改造。以河流为轴线,以水库为圆心,城乡一体规划,属地建管并行,延伸建设和维修改造雨污分流管网,城市建成区和全市60%的村庄已实现“雨水入河、污水入厂、中水入管”。(3)污水处理厂全域提标。1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全部由水处理一级A升级改造为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水,处理后的中水与河水分离,全部纳入峡山水库水质提升工程污水管道再处理、再利用。(4)入河排污口全域监管。全市入河排污口由330多个锐减到45个,按照“一口一策”措施,建立市级河长、镇级河长、社区段长“三级联包”巡查制度,实行“多人包一口”的团队作战、联合监管、分级整改。
二是闭环调水保生态,实现有水能调。(1)河库串联。依托墙夼水库优势水源,盘活区间水库、河流、灌渠、闸坝等水利工程要素,新建卧龙湖水库战略调蓄水源地,通过潍河、涓河、扶淇河自然河道和引墙入吴、引墙入三、引三入郭等引调水工程的上下连接、左右互通,实现墙夼水库、吴家楼水库、三里庄水库、卧龙湖水库统筹调配与整合利用,激活有限水资源的***大潜能。(2)库网融合。引墙入三、引墙入吴等引调水工程的兴起,打破了水库、水厂孤立无援困境,使依库而建的9座水厂拥有了丰富的源头活水,具备多源联供、环网联供条件,构建起一库供多厂、多库保一厂、一厂联多厂的城乡供水一张网体系,资源共享、丰歉互补。(3)三库闭环。实施引墙入青引调水工程,在卧龙湖水库新建供水泵站和调水干线直达青墩水库,环城区形成卧龙湖水库、三里庄水库、青墩水库“铁三角”闭环调水体系,补齐青墩水库无后备水源地的短板,并为青墩水库与石门水库水系连通奠定了工程基础。(4)水库增容。建设共青团水库、规划青墩水库增容工程,通过深挖、抬田增水,实现防洪、蓄水双安全。
三是管道互联保畅通,实现有水能供。(1)水厂主管网跨界联供。创新“城乡供水一张网”机制,打破国有水厂、股份制水厂、集体水厂界限,实行相邻水厂管网连通融合递补供水,解决管网末梢因水量、水压不足带来的暂时饮水困难,成为应急水的应对之策。(2)供水主管道双路并联。依托墙夼水厂西部供水工程,创新“双主管道连通”模式,改一管串联为两管并联,沿原主管道管线或并排平行或上下错开敷设一条主管道,每3公里设一处控制闸阀实现双管连通,用水高峰期双路供水,紧急抢修时单管供水。(3)水权交易网间互补。市场意识与民生理念兼顾,以龙泉水厂、三里庄水库、郭家村水厂、郭家村水库为典型带动,全方位推进水库、水厂的水权流转和水权交易,在县域用水总量控制大框架下,借力环网联供优势,推进水源跨界流动,既破解用水指标之困,又体现水的商品属性和价值,实现共享者共担。
四是法治赋能保秩序,实现有水能护。(1)理顺取用水秩序。打破社会“张口”需水、政府“敞口”供水的惯性思维方式、固有路径依赖,按照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先本地水后调用水、先节水治污后统筹用水的顺序,实现全市水资源严格管控和采补平衡。(2)建立约束机制。制定《非法取用水资源整治长效机制实施意见》、《水资源税征收经费分配方案》,建立部门间企业信息互通制度,建立取水许可、取水口登记、取用水统计、自备井封井等工作台账,完善巡查记录等,实行一季度一汇总一通报。(3)赋能智慧监管。以水资源税远程在线监控管理改革为契机,对285家取用水企业安装了计量远传系统420套,利用远程在线监控及时、准确、规范采集取用水信息,有效提升日常监控管理能力。同时,水利、环保联合发力,组建潍河流域水环境调度中心,实现各类水质监测数据智慧管理、实时调度。(4)创新有奖举报制度。发挥各级河长、河道专管员、护河志愿者和社会公众作用,建立非法开采取用水资源问题有奖举报制度,在每处取水口设立标有举报电话、取水数据二维码等信息的标识牌,畅通了举报渠道,集聚起全民共护一城碧水的合力。
二、初步成效
一是打造“一河清水北流”释放了水环境潜能,解决了历史性水质问题。雨污分流、中水分离、河水净化等措施的落实,实现了河湖水环境的“松绑解压”,有水皆能用成为诸城市水资源的新常态。聘请第三方对全市取用水和排水情况进行监测调查,进一步厘清用水行业的用水排水关系。潍河、扶淇河、涓河、芦河等21条主要河流断面******消除了劣V类水质,6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二是建设“双路并联一网畅通”盘活了水资源要素,解决了供水能力不足问题。通过干线牵手、水厂联网、水库增容、水权交易,实现了城乡供水模式的创新转型,西水东调、南水北输成为诸城市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现实图景,并为未来融入峡山水库胶东地区调蓄战略水源地反向调水创造了先决条件。全市引调水干线达150多公里,年度引调水量突破5000多万立方米。多水库水系连通、多水厂联网供水、多村庄环网供水迸发生机活力,走向空间均衡、生态平衡。2022年市管水利工程向工业企业供水量达3972万立方米。
三是持续“高压机制联合发力”守牢了水资源底线,解决了内控监管机制不健全问题。非法取用水整治、非法排污口封堵和水环境保护统一调度,实现了***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落细,统筹处理好水资源保护利用关系,营造起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氛围。2022年对排查2863家经营单位发现的181家单位存在非法取用水问题全部完成整治,其中封闭自备井84家,限期办理取水许可证97家。全市取水许可证保有量603个,经税务部门统计,2022年收取水资源税2238.3万元,同比增长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