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乃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在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征程中,山东省沂源县以新发展理念为引 领,紧扣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脉搏,大力推进矿坑水资源化利用工程。通过科学规划“导航”、技术创新“驱动”、机制创新“护航”,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节水增效之路,为北方岩溶山区水资源集约利用树立了标 杆。
一、科学规划“定航线”,编织矿坑水高效利用“新网络”
沂源县严守“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准则,组织水文地质、环境工程等领域的资 深专家团队,对矿坑水开展全方位、动态化监测,精 确掌握日均涌水量变化规律以及21项水质指标情况。华联矿业创新实施分级利用方案,针对下沟矿区与卧虎山矿区年度142万立方米矿坑水资源,构建“62%矿石洗选-25%设备冷却-10%抑尘绿化-3%应急储备”的梯级用水体系。
生产实践中,企业将监测数据与工艺流程深度耦合。球磨机组采用三级沉淀处理水,过滤车间配置闭路循环系统,形成“预处理-分质供水-循环回用”的全链条管控机制。突破传统单线利用模式,通过水质分级、按需调配,实现优水优用与劣水巧用的有机结合。水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7%,年替代新鲜水源超130万立方米,为全县矿坑水利用提供了实践样本。
二、技术创新“强引擎”,突破矿坑水利用“新关卡”
针对矿坑水浊度、矿化度高的问题,沂源县水利局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研发出“三级净化+智慧管控”系统。该系统的首级采用旋流澄清技术,短短30分钟就能使悬浮物去除率达到92%,浊度从120NTU大幅降至30NTU;二级运用超磁分离装置,进一步将浊度稳定控制在5NTU以内;三级创新采用“反渗透+电渗析”双膜法组合工艺,溶解性固体含量从2800mg/L降至500mg/L,去除效率高达82%。同时,配套智能加药系统和在线监测平台,实时调控水质参数,确保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
这一技术创新成果在华联矿业成效显著,处理后的矿坑水满足了企业生产需求,年替代地下水开采量可供1.2万居民使用。企业通过技术升级,不仅降低了用水成本,还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为行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借鉴。
三、机制创新“稳护航”,筑牢矿坑水利用“新壁垒”
沂源县建立取用水“红黄蓝”三级预警机制,在120处关键节点安装智能计量设施,实现用水量分钟级监测和许可总量100%在线管控。积极推动水权转让交易工作,完成5宗水权转让交易,涉及地下水水量达2.4万立方米,有效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目前,全县非常规水利用率较2020年提升20个百分点,万元GDP用水量降幅连续三年全市领 先。
通过政企协同创新,沂源县矿坑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60万元,减少污水排放45万立方米,形成“分质供水、循环利用、智慧管控”的水资源利用新模式。目前,全县矿坑水综合利用率已达98%,“沂源方案”生动诠释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的治水理念,为资源型地区水资源集约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张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