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丘市坚持以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现代水网建设为主线,突出“规、建、管”一体联动,加快推动水的全过程治理、全流域管理,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目前,全市投资8.45亿元的8个省级重点水利工程,已完成投资4.16亿元,初步形成以“四河七库、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现代水网体系。
一、规划***、全域统筹,构建水利“大格局”
高标准编制《安丘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减灾、河湖生态保护修复、数字化智慧化水利、现代水网高质量发展”五大体系,实现全域水利“一张网”。规划突出两大主线:一方面,优化水资源配置。针对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难题,按照“城乡一体化、县级统管”思路,投资7.8亿元,规划实施引峡入安、引渠入城、五水库水系连通、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引水供水工程,已完成投资4.5亿元,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88%,至2025年工程全部完成后,城乡供水一体化率提高至97%。另一方面,完善防洪减灾体系。聚焦防汛薄弱环节,按照“上拦、中疏、下排”治理思路,规划实施除险加固病险水库27座,畅通汶河、渠河等四条骨干河流河道管道70公里,集中治理内涝农田28万亩,全域防洪能力提升至“50年一遇”标准。
二、立足于防、补短强基,织牢水域“安***”
一是打好水利工程建设“主动战”。立足防大汛、救大灾,针对防洪减灾薄弱环节,投资3.6亿元,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汶河潍徐路防洪、渠河巩固提升等重点水利工程4个,共治理河道4.5公里、病险小型水库16座,骨干河道防洪标准提升至50年一遇标准,小型水库提升至30年一遇标准。坚持治河与治岸协同推进,投资2.6亿元,实施汶河河道险段、河道生态、两岸交通设施一体化提升改造项目,创建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二是打好农田水利建设“大统战”。坚持将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措施,根据排水干沟“10年一遇”、支沟“5年一遇”、斗农沟“3年一遇”标准,投资1.7亿元,率先启动实施全域农田水利建设集中行动,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疏浚、整修河道、排水沟419公里,治理内涝农田17.85万亩,加快构建“渠相通、沟相连、河畅通、旱能灌、涝能排”的农田灌排网络体系。创新资金保障机制,构建“向上争取+财政投入+国企支持”联动责任体系,确保农田水利工程顺利实施。自8月中旬开展以来,14个镇街区农田水利建设已全部开工,完成总工程量的30%,明年5月份前全部完成建设任务。三是打好饮水安全保障“持久战”。以城乡供水“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为目标,投资3.04亿元,实施五水库水系联通调水工程,同步推进金山水厂、市北区水厂扩建提升,实现于家河水库、尚庄水库等全域五大主要水源地串联,项目建成后年增加城乡供水能力8万立方米;以管网延伸为重点,实施农村供水保障提档升级行动,投资902万元,改造提升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6处,铺设村级管网153公里,惠及村庄30个、农村居民5986户,农村集中供水一体化率达100%。
三、创新机制、综合施策,筑牢管护“硬防线”
一是智慧***,强化河湖精细管护。争取上级资金200万元,对重点水利工程、河道重点区域布设视频监控206处,全部接入“智慧河湖”和市应急防汛系统,实现防汛防洪、防溺水实时可视监控,推动河湖管护由“人治”向“智治”转变。强化考核激励,将水质检测结果纳入镇街区绩效考核内容,激励基层河长、河管员履职尽责,实现河湖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二是集约节约,扎实开展取用水整治。聚焦工业、农业和城乡生活三大领域,开展取用水及入网污水专项整治行动,分四批次对527家企业源头取水和末端排污进行双向排查、区域监控、重新核定,下达各类整改通知书124份,新办取水许可证20家,关停自备井26家。三是联动共治,***加强砂资源管理。坚持砂资源监管与执法一体化推进,以监管可视化为重点,开展砂资源“天眼”行动,在非法采砂行为易发点、高发区和涉水工程建设区域新安装电子监控设备60个,***时间掌握河道内水事行为动态,今年以来,累计督促整改轻微违法行为26起;探索推行“即报即查”执法模式,制定重点领域河道采砂事项一件事流程图,建立综合执法部门、镇街快速响应处置机制,实现1分钟响应、3分钟出门,建成区15分钟到场,目前,破获非法采砂案件12起,涉案金额15万余元。